一般来说,填埋场初期产气量较小,都是直接采用焚烧放散的方式。沼气利用都是中后期才使用的,一般都是后期。主要考虑条件是产气量的大小,沼气比例,周围是否有沼气利用地方,投入产出比等。
从你说的条件上来看,目前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沼气发电项目。可以考虑用来管理区生活用,可以代替煤气,冬天管理区采暖等。
沼气发电项目主要考虑问题是,产气量稳定,能达到一定功率,投入产出比不能太低。
如果你坚持要做这个发电项目,我建议你先找电力咨询公司做个可行性研究再做决定。
补充回答一下,要做发电应改变气体收集方式,由被动收集转为主动收集,既是设一抽气机房,用导气管将各个气体排放管口相连,将气体抽至发电锅炉。目前暂不需要分类。从目前建成的焚烧发电项目看,一般日处理量达到t/d才有并网供电的可能。
臭气污染是填埋场最直观的污染之一,也是最难处理的污染。
例如,北京朝阳高安屯垃圾场,仅做臭气处理就动用了近亿元资金。
以下为具体分析及应对方法
一、臭气来源:
1、垃圾降解直接产生并散播的恶臭气体
2、垃圾渗滤液散发的恶臭
二、应对措施:
1、垃圾填埋区臭气防治
1)
填埋前(转运站或在填埋区)喷洒除臭剂,能消除臭味,并防止蚊虫孳生,并能改善垃圾降解过程。
2)填埋过程中,注意压实并及时用粘土覆盖(每天),可以防止臭气散发。
3)填埋后,通过设置沼气井,对产生的沼气(恶臭来源)进行负压收集并利用。不允许向大气直接排放(但国内仍然在排放),主要用作发电、供热、或者直接通过火炬燃烧后排向大气。
对沼气的收集利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除臭方法,其实更有意义的是有效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甲烷(占沼气成分的%左右,其温室效果是CO2的倍多)的大气排放,并且可以回收资源,相当于将垃圾进行能源化处理,符合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2、渗滤液处理
1)进行有效收集,防止乱排放
2)收集后通过喷洒除臭剂等方式消除臭气排放
3)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总之,垃圾场除臭是个系统工程,单独某一方面用力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可以继续交流,谢谢。
我公司是专门做垃圾沼气收集及发电的,有成熟的垃圾场除臭技术。是意大利独资企业。
1.填埋
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堆肥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3.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
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因此,对msw实行焚烧处理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热能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国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扩展资料: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一、主要危害
1、分类及危害
来看一下人类的生活垃圾都有哪些:
⑴人类和动物的粪便。存在传染性细菌、病毒。
⑵医疗机构的医用垃圾。存在大量的易感染病毒和难以降解的化学性物品。
⑶建筑装饰垃圾。存在易挥发的化学物质。
⑷轻工业垃圾。大部分是难以降解的化工材料,如塑料、油漆等。
⑸电子行业生产的电子材料垃圾。包括主要的重金属成分和难以降解的玻璃纤维、塑料等。重金属有铅、锡、锌、银、金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金属材料。
⑹化学工业生产的化合类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如苯类等易挥发物质。
⑺电池。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业用品,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方面,包括酸类和碱类等化学成分,也包括难以降解的塑料等材料。
⑻城市各方面的生活污水和制造业等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
⑼少量的放射性污染物。
⑽其他没有列出的人类生活垃圾。
2、二次污染
焚烧处理也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浅表性漫长性侵害,主要包括垃圾燃烧后的空气污染。在这一类污染中主要包括:
⑴化学制品在高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⑵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硫化物、碳化物等物质)污染。
⑶汽车工业产生的化工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柴油汽车尾气的重度污染和低量的慢性污染。
⑷生活垃圾在燃烧时产生的其他有毒有害性物质污染。
尽管有高科技的除尘和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设施,但依然存在微量有害物质的长期排放和积淀,仍然可对地球生物造成慢性的病理伤害。但由于微量有害物质会在生物体内长期沉淀积累,导致慢性病不断加重,使病情难以确诊。
二、一般处理方法
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可概括为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三种方法。
1、物质利用
又称物质回收利用,指通过物理转换、化学转换(包括化学改性及热解、气化等热转换)和生物转换(包括微生物转换、昆虫转换和动物转换等),实现垃圾的物质属性的重复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机垃圾转换成高品质物质资源。
2、能量利用
又称能量回收利用,指将垃圾的内能转换成热能、电能,包括焚烧发电、供热和热电联产。
3、填埋处置
指对不能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的无用垃圾进行填埋处置。
如果从垃圾生命全周期来看,垃圾处理还应包括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环节,严格意义上的减量化系指源头减量,通过改变产品设计习惯、改变原料采购习惯、改变消费者购买与消费习惯、改变商业模式等方法,减少生产生活过程的资源浪费与废弃物产量。
一般而言,垃圾处理应坚持先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质利用、后能量利用和最后填埋处置的分级处理与逐级利用理念,均衡发展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分类垃圾的物质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减少每级处理后的垃圾排放量
参考资料: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如美、英等国生活垃圾处理都以卫生填埋法为主。我国%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但卫生填埋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见山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常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1、水污染。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大气污染。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填埋气主要成为为CH4、CO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CH4的含量达到%~%。CH4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4对O3的破坏是CO2的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比CO2高倍以上,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甲烷易燃易爆,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时,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填埋气的恶臭气味会引起人的不适,其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的有机挥发物。这些气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回收处理,而直接向场外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3、土壤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电池、塑料制品,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资料表明,1节一号电池可以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镉、锰、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为亿只,几乎全部进入土壤之中。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塑料餐盒被埋入地下,百年之后也难以降解,使垃圾填埋场占用后的土地几乎全部成为废地。因此,许多城市在填埋场选址时遇到很大阻力,郊区农民拒收垃圾,以及反对在当地建填埋场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及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城市,填埋场的建设也存在着无地可用的问题。
二、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法
1、填埋场场底防渗。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能够适应各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一般来说,渗滤液可采取“清污分流—渗滤液回灌—预处理—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1)清污分流。为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也减少渗滤液量,填埋场应设置清污分流设施;在垃圾场外设置截洪沟和疏导渠,截留和疏导填埋区上游地表径流和部分潜水。由于截洪沟深度有限,部分来自填埋场上游的地下潜水将进入填埋场,可能会增大渗滤液量,对此可以在填埋场内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引流沟和引流管,利用引流设施减少进入填埋场的雨水和潜水量。对于地下水,要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在场底基础上铺设导流层,导流层底部铺设排水盲沟,盲沟中放置多孔导流管,将渗滤液收集后进行处理。
(2)渗滤液回灌。渗滤液回灌就是将在填埋场底部收集的渗滤液从其覆盖层表面或覆盖层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场,利用填埋场垃圾层这个“生物滤床”净化渗滤液。回灌缩短垃圾降解所需时间,增加垃圾压实密度,进而增加垃圾填埋量,同时增加渗滤液在填埋场中的停留时间,使得渗滤液污染物充分降解而浓度大为降低。回灌法主要适用于气候干旱、渗滤液产生量较少的情况。
(3)预处理。渗滤液为高浓度废水,必须经过必要的现场预处理后,才能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场合并处理。现场预处理通常可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可采用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及两者结合。物化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和湿式氧化法等。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个辣手的问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处理。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卫生填埋场年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垃圾场污水处理站管道已与城市污水系统接通,现准备采用活性污泥转盘曝气处理工艺,将渗滤液经现场预处理后,通过管道汇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3、填埋气的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气(也称沼气)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其热值与城市煤气的热值相近。但由于填埋气回收设备复杂,投入大而效益低,我国目前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中,大多没有气体回收系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被放入空中,不仅造成污染,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一般来讲,沼气回收利用可通过“收集—净化—利用”的方式进行。
(1)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通过将各竖井用排气管水平连接,即可实现垃圾填埋与沼气回收同步进行。对于分层堆放的填埋场,可采用水平采气系统,但要注意采气管道的铺设不要影响垃圾的填埋。对已建成封场的填埋场,可采用表面收集或竖井收集技术。
(2)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工艺如图),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采用MDEA作为CO2的吸收剂,可分离垃圾沼气中的CH4,供作汽车燃料,或作高热质燃气并入天然气管网用于工业锅炉、民用燃气或发电。净化前后沼气组成成分如下表。
上述工艺的CO2脱除率大于%,甲烷回收率%~%,净化气中甲烷含量高于%,据介绍,北京柯林曼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进行了该类净化技术的开发。其净化技术为吸收法,操作费用低,投资少,净化度高;所有设备均为国产,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工艺符合中国国情。
(3)填埋气的利用。沼气为一种经济上可行的能源,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直接供给工业以及暖房或温室,用于供暖或工业生产,这种方式沼气的热效率最高;沼气经脱水后用于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经加工处理升级,使沼气达到天然气质量,用途更为广泛。
4、土壤污染的防治
(1)搞好垃圾源头控制。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过份包装,严格限制一次性商品的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呼吁老百姓重新拿起菜篮子、米袋子、饭盒子,少用或不用塑料包装物。要推广使用可降解餐盒及包装材料,鼓励包装材料的合理重复利用,通过“少用一点、回收一点、降解一点、替代一点”的办法,消除“白色污染”。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也含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垃圾污染问题,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废纸、玻璃、废塑料等废品要实行分类回收,搞好再利用。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重新造纸公斤,相当于棵大树的造纸量。对废旧电池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废旧电器,要回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保证不对环境产生危害。对经过分类回收的垃圾,再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3)搞好填埋区植被覆盖。理想的植被覆盖是卫生填埋法成功推广的重要因素,也是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重新开发利用的关键。在填埋过程中,应边填埋边绿化,尽量减轻污染。对建成封场后的填埋场,要大力搞好植被覆盖,为填埋区的重新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5、加强监测消除隐患
要在场区周围设立观测井,配置有害气体检测仪,定期对地下水质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消除污染隐患。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
填埋和焚烧两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效益对比分析
根据近三十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经验,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和生化处理等处理方式的反复论证和比对,基本确定了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两种主要处理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
(一)卫生填埋处理方式的效益分析。
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费用。以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该场设计填埋库容约有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吨,设计服务年限为年,总投资为6.8亿元。照此计算,平均每吨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约为.元。
2、垃圾处理营运费用。卫生填埋场建成后,垃圾进入填埋场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处理作业。以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该场占地面积达.万平方米,日常约需要人进行填埋、污水处理和各项维护及管理作业,年该场营运经费总额约为万元,全年处理垃圾万吨,平均每吨垃圾的处理营运费约为元。
3、填埋场封场后的复绿建设和日常维护费用。垃圾填埋场填满后,需要进行复绿,埋在地下的垃圾产生的污水和沼气还需要再收集处理二十年后方才安全。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吨,但从年8月投入使用后就超负荷运转,现日接收处理垃圾多吨,超出设计处理规模3倍,使用寿命从设计的年降为8年,年底填满后不断挖潜扩容。据测算,该场封场复绿一次性建设费用约为万元,封场后第一年处理污水和沼气等维护费用需要经费万元,以后逐年可能会有所减少,二十年总计需要约为1亿元,平均每吨垃圾封场后的复绿和维护费用约为元。
4、土地资源成本巨大。填埋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填满复绿后除了用于绿化外,不能用作其他功能,土地再生性在一百年内基本上不再具备。填埋场填满后,建设新的填埋场需要重新征地。
5、垃圾资源浪费巨大。生活垃圾被称为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城市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据年抽样调查,广州市生活垃圾湿基低位热值已达到—kJ/kg。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规定,已经达到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理的要求。据统计,去年全国白白填掉垃圾约有多万吨,除沼气因极具危险性进行收集回收发电外,基本上没有进行回收利用。沼气发电设施需要政府进行配套建设,沼气发电收入仅够维持设备运转和日常维护。
6、环境潜在影响大。卫生填埋场作为一个大型的污染源,渗沥液和重金属等都可能影响环境,为防范渗沥液下渗对地表水系造成污染,需要对维护环境进行投资,消除潜在威胁。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时,考虑到其可能对下游的金坑水库造成污染,金坑水库为当地的饮用水源,广州市与当地达成协议,从广州专门铺设一条长达公里的自来水管道到当地,工程造价达1.4亿元,并永久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自来水。
(二)焚烧发电处理方式的效益分析。
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费用。以广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一厂为例,该厂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吨,设计服务年限为年,总投资为7.亿元。照此计算,平均每吨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约为.元。
2、垃圾处理营运费用。垃圾焚烧发电营运成本较高,以广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一厂为例,年该厂正式营运第一年费用为万元,年处理垃圾万吨,平均每吨垃圾的营运费用为元。但该厂用垃圾焚烧发电收入也达万元,发电收入与营运费用基本持平。
3、垃圾焚烧发电厂停止使用后的费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起步较晚,上世纪年代深圳建成我国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后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珠海、佛山等城市纷纷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达到使用年限停止使用后,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消失,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所以也不会产生后期的维护费用。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或更新后可重新使用。
4、土地资源成本小。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卫生填埋场相比,占地面积要小得多,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一厂日处理垃圾吨,占地面积仅.万平方米。与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的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相比较,仅为其面积的.5%。焚烧发电厂达到使用年限后,土地并无损害,可改作其他用途,也可在原址继续进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无需重新征地拆迁,原有设备设施可以重复利用,大大节约建设成本。
5、垃圾资源浪费小。当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热值达到一定水平时,白白填掉就会浪费资源。垃圾热值大于kJ/kg时便可焚烧,但需添加辅助燃料才可以维持稳定燃烧;当热值大于kJ/kg时,垃圾就有可能不加辅助燃料,在高温下燃烧。我国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垃圾的热值大于或等于kJ/kg时,才可以采用垃圾焚烧处理。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已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可以采用焚烧处理。
6、环境潜在影响逐步减小。垃圾焚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类物质,这类物质属强致癌物,生成了以后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分解,且能通过土壤、动植物等媒介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在上世纪年代,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环保产业企业投入大量的力量开发焚烧技术和设备,对焚烧工艺进行研究改进、改善焚烧炉和烟气净化系统,焚烧工艺和设备日益成熟、先进,主要设备与附属设施已基本定型配套,烟气中的二恶英的含量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降低,在国外垃圾焚烧技术日益广泛应用。广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一厂建设起点高,采用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烟气中的二恶英的含量仅为 0.Ng,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远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0.1Ng(欧洲),比我国的1Ng的标准更低。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生活垃圾的处理, 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基本问题。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设计了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 经比较后提出, 采用卫生填埋法是较好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沼气处理
1.背景及设计参数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1万,其中市区人口.9万[1]。
设计参数:以主市区人口万人为例,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2.0kg。处理规模为t/d,总服务年限年,垃圾经过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压缩后运至填埋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
生活垃圾应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有机结合的原则处理, 同时, 还应考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对于中小城镇还应考虑尽量减少基建投资费用以及运行费用。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垃圾处理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尽管各种处理方法的用地指标不同, 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容效果。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基本要求。无论何种处理方法, 均应有消毒灭菌等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设施。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垃圾中分选出的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垃圾处理中的余热、沼气的回收利用, 堆肥产生的肥料, 堆肥中止后复垦造地等, 都是垃圾资源化的内容。
3.工程概况
垃圾填埋场依所在场址自然地形条件的不同, 大致可分为山谷型填埋场、平原型填埋场和坡地型填埋场三种类型。山谷型填埋场一般填埋区库容量大, 单位用地处理垃圾量最多, 考虑齐齐哈尔的自然地形因素,选则平原型填埋场。主要设计和建设内容由进场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沼气导排区四大部分组成。主体工程包括填埋库场地平整和构建、截洪沟、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系统和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系统、沼气收集及处理系统、以及配套的道路系统等
4.填埋工艺
生活垃圾的填埋有厌氧性填埋和好氧性填埋两大类,普通厌氧性填埋和厌氧卫生填埋由于未设置或只设置简单的排渗导气系统,不符合我国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有关标准,目前已不采用[2]。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通过设置完善的排渗导气系统可有效防止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有害气体污染周围环境,其卫生标准高,填埋作业简便,但这种填埋类型也存在产生的渗滤液浓度,渗滤液处理效果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的缺点。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机械向填埋垃圾中鼓风,从而使垃圾快速腐熟,达到早期稳定有机物的效果,由于通气管路多,作业繁杂,投资费用高,目前也较少用。半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渗滤液收集管和填埋气体导气石笼向垃圾中排入自然风,使填埋场部分区域处于有氧状态,从而加速有机物分解,降低渗滤液浓度,其填埋作业方式与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类似,但所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的稳定性和可生化性却有较大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难度。考虑到本设计中的填埋场对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故采用了准好氧性填埋形式。在设计中为实现准好氧性填埋,还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满足渗滤液导排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渗滤液导排管管径使其处于非满流状态;适当抬高场底标高,将加入调节池得到排管管底标高控制在调节池最高水位以上,在垃圾体中设置导气盲沟;适当加大导气石笼直径,提早设置沼气收集设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空气可由渗滤液导气管、导气石笼,导气盲沟进入库区填埋堆层,并随着垃圾体的不断堆高和沼气逐渐被收集,使垃圾堆体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空气不断进入填埋体内,达到准好氧填埋的目的。
5.填埋场渗滤液控制及防渗处理
5.1 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COD、BOD 浓度较高,如果任其排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程度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垃圾渗滤液产量,它是卫生垃圾填埋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影响渗滤液的主要因素: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范围内的降水渗透、地下水侵入、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及其堆放过程中产生的腐熟液。影响渗滤液产量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成分、垃圾填埋过程中地表水的径流情况及水分蒸发等。垃圾填埋场一般不会建造在承压地下水有可能侵入的地方,因此,“地下水的侵入”是指地表的潜水,这部分潜水的量与降水密切相关,在北方地区除夏季的瓜果等垃圾富含水分外,其余季节富含水分垃圾较少,所以降水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渗滤液调节池的功能, 是蓄水和调节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容积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其优点是:(1) 最大限度地减少雨季时垃圾渗滤水向下游污染的可能性;(2) 利于渗滤水的自净功能, 减少污水处理的进水负荷;(3) 利于渗滤水的反灌喷淋措施的实现。所设计的垃圾处理场日处理量为 t , 考虑各方面因数, 调节池容积为 m3 。
5.2 垃圾渗滤的防渗处理
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和受城市污水厂处理总量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卫生填埋场现场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等[3]。 渗滤液的生物处理① 好氧处理法. 好氧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 好氧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BOD5 、COD 和氨氮,还可以去除一部分锰、铁等金属元素. 例如: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活性污泥—氧化塘”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良好; ② 厌氧处理法. 厌氧处理法包括:厌氧污泥床、厌氧式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混合反应池、分段厌氧硝化、厌氧稳定塘等方法. 大量实验表明,厌氧生物处理特点是能耗低,剩余污泥产生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较少,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但单独采用厌氧法进行处理的较少,一般再用好氧生物处理进一步确保其出水水质.③ 好氧、厌氧、物理化学结合处理法. 根据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的试验表明,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经济合理、效果较好,对COD 和BOD5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和 %。
6.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小城镇经济实力较差, 生活垃圾成分中无机物含量高, 热值低, 可燃成分少, 卫生填埋将是主要的处理方式。在卫生填埋中, 又以半好氧型卫生填埋法处理比较适合。但卫生填埋场的总体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由于经济能力的原因,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制定出 “完美”的卫生填埋场。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考虑了填埋场的各项影响因素和有针对性地加强填埋场的安全设计了这样一个填埋场。希望 既能处理好生活垃圾, 又能投资省、见效快。
参考文献
[1]沈耀良,杨铨大,王宝贞,王学华,张建平;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溶出负荷的估算及实例分析[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年期
[2] 刘疆鹰,赵由才,赵爱华,黄仁华;大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的衰减规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期
[3]郑曼英,李丽桃;垃圾渗液中有机污染物初探[J];重庆环境科学;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