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强度 应该是单位面积的曝气量,在泥法中,决定了混合效果;
在膜法中,决定了对生物膜的剪切力。曝气强度常用于曝气用来作搅拌时计算用,你在网上搜索可以看到大量控制曝气强度来调整工艺运行的文章,如:曝气强度对膜污染的影响Effect of aeration intensity on membrane fouling
混合液浓度的高低及其粒度分布特性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污泥浓度下,主要考察了曝气强度对污泥絮体粒度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粒度下的膜污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提高,可以起到减缓污泥颗粒在膜表面的沉积作用,但高的错流流速产生的剪切效应使得污泥颗粒变得琐碎,导致细小胶体粒子和溶解性部分增多,增加了膜孔吸附和堵塞的机会,加剧了膜污染的进程.膜污染速率在曝气强度提高初期阶段迅速降低,接着又随曝气强度增加而缓慢升高,在污泥质量浓度为8 g/L的试验条件下,对应的最适曝气强度为 m3/(m2·h).
一体式MBR控制膜污染的最佳曝气强度及影响因素 OPTIMUM AERATION STRENG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IN AN INTEGRATED MEMBRANE BIOREACTOR [水处理技术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杨小丽 , 王世和 , 卢宁 , Yang Xiao-li , Wang Shi-he , Lu Ning
/A-hjwryfz.html
曝气量的计算如下,一般有3种方法:
1.有资料上采用公式:O2=aQSr+bVXa O2 曝气池需氧量, Q 设计进水量, a 氧化每千克BOD所需氧量的kg数,可取0.7~1.2,b 污泥自身氧化率, Sr 进出水BOD差mg/L Xa 曝气池污泥浓度mg/L V 曝气池容积
2.根据化学需氧量COD,要消耗的氧量,1gCOD需要1gO2
3.经验数据——汽水比~:1
最简单的是第三种,最复杂是第一种了.一般都是用第一种方法,还要+硝化的好氧量!
第二种不怎么用.
第三种估算准确度太差.
网上还有一些曝气量计算的软件下载,也是第一种方法软件。
所以,曝气量直接计算可以得到,曝气强度需要根据经验摸索或者根据前人经验调整使用即可。
曝气强度一般根据实验得到,给出如下文章摘要你看看:
污泥浓度与曝气强度对MBR运行的综合影响
高污泥浓度可以在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容积负荷,但经济曝气强度随污泥浓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增,从而使能耗大大增加。为解决这一矛盾,进行了一体式A/O法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污泥浓度和曝气强度都会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对COD、NH3-N、TN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且会加剧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存在临界污泥浓度和经济曝气强度,在试验条件下分别为4. g/L和 L/(m2.h)。
曝气强度对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影响的研究
为了研究曝气在生物除铁除锰中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曝气方式和曝气强度。采用曝气+一级过滤工艺进行现场试验,三座试验滤柱曝气强度分别为高强度曝气、低强度曝气和不曝气三种,对三座滤柱的出水铁、锰含量及生物相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水中DO、碳源、Fe2+、Fe3+絮凝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Fe2+、Mn2+含量不超过5~6mg·L-1和1·8~3·2mg·L-1时,采用低强度曝气(DO=7mg·L-1左右),处理效果较好,出水铁、锰的合格率分别可达%和%。
一体式MBR控制膜污染的最佳曝气强度及影响因素
强化曝气可有效控制膜污染,但会导致系统能耗增加,且曝气强度过大还会对膜污染控制产生负面影响;系统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可在保证处理效果、控制膜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反应器结构、膜组件型式、曝气方式、污泥浓度、抽停时间、操作压力等运行条件都会影响经济曝气强度。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组合操作条件为:经济曝气强度~L/m·2h、污泥浓度6g/L、抽吸时间min、停抽时间3min、操作压力kPa。
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特性影响的研究
曝气是控制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重要手段,而曝气强度大小的确定是有效控制膜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验考察了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在5种不同的曝气强度下[,,,, m3/(m2·h)]处理人工合成有机废水过程中膜污染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对膜污染的形成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曝气强度为 m3(m2·h) 时,膜过滤压差及压差变化率dp/dt最低,膜污染阻力中沉积层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压差下降不明显,甚至出现回升,阻力构成开始发生变化,达到 m3/(m2·h)时,膜孔堵塞和凝胶层所占阻力比例明显增加,污染加重。实验确定 m3/(m2·h)为最佳曝气强度。
①喷洒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物理方法。通过喷洒水流或水珠以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 来减少泡沫。打散的污泥颗粒部分重新恢复沉降性能,但丝状细菌仍然存在于混合液中,所以,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现象。\x0d\ ②投加消泡剂。可以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杀菌剂,如氯、臭氧和过氧化物等。还有利用聚乙二醇、硅酮生产的市售药剂,以及氯化铁和铜材酸洗液的混合药剂等。药剂的作用仅仅能降低泡沫的增长,却不能消除泡沫的形成。而广泛应用的杀菌剂普遍存在负作用,因为过量或投加位置不当,会大量降低反应池中絮成菌的数量及生物总量[2]。\x0d\ ③降低污泥龄。一般采用降低曝气池中污泥的停留时间,以抑制有较长生长期的放线菌的生长。有实践证明,当污泥停留时间在5~6 d时,能有效控制Nocardia菌属的生长,以避免由其产生的泡沫问题[8、9]。但降低污泥龄也有许多不适用的方面:当需要硝化时,则污泥停留时间在寒冷季节至少需要6 d,这与采用此法矛盾;另外,Microthrix parvicella和一些丝状菌却不受污泥龄变化的影响。\x0d\ ④回流厌氧消化池上清液。已有试验表明,采用厌氧消化池上清液回流到曝气池的方法,能控制曝气池表面的气泡形成。厌氧消化池上清液的主要作用是能抑制Rhodococcus菌,但利用此法在几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实际操作时,并没有取得象实验室那样的成功。由于厌氧消化池上清液中含有高浓度好氧底物和氨氮,它们都会影响最后的出水质量[5],应慎重采用。\x0d\ ⑤投加特别微生物。有研究提出,一部分特殊菌种可以消除Nocardia菌的活力,其中包括原生动物肾形虫等。另外,增加捕食性和拮抗性的微生物,对部分泡沫细菌有控制作用[5]。\x0d\ ⑥选择器。选择器是通过创造各种反应环境(氧、有机负荷或污泥浓度等),以选择优先生长的微生物,淘汰其他微生物。有研究报道:好氧选择器能一定程度地控制M.parvicella,但对Nocardia菌属无大影响;而缺氧选择器对Nocardia菌属有控制作用,却对M.parvicella无作用[]。(hy)\x0d\ \x0d\ \x0d\ 泡沫问题原因很多,要看具体情况,除了上面那位说的原因外,以下几种也可能造成产生大量的泡沫.1.水中磷酸盐含量过高也会产生泡沫 \x0d\ 2.水中含有表活性物质 \x0d\ 3. 丝状菌过量生长会导致菌胶团携带大量空气从而在水面形成稳定的,难以去除的浮渣泡沫,现在已证明丝状菌的过量生长是生成泡沫的主要原因 \x0d\ 4.如果废水中含有过量的脂肪酸,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回流率较低,较低的F/M比会造成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导致泡沫产生. \x0d\ \x0d\ \x0d\ 消除和控制: \x0d\ 常用的有:表面高速流喷射, \x0d\ 控制污泥停留时间 \x0d\ 提高回流比和F/M比 \x0d\ 消泡剂的使用 \x0d\ 以上的问题不是效率不高,就是成本高 \x0d\ 目前有种被称谓:FFO的工艺可以借鉴,即可从工艺设计考虑 \x0d\ FFO操作技术是养分与贫缺技术的英文的缩写,是根据丝状菌和普通菌的生长动力学的区别为原理而设计的二段活污方法(大家应知怎样做了吧) \x0d\ 初级为高F/M,0.8左右,低回流比0.左右,二级为低F/M0.2左右,高回流比0.左右 \x0d\ 哈,只要控制住老丝的生长,问题就好解决了 \x0d\ \x0d\ \x0d\ 泡沫主要分化学泡沫和生物泡沫两种。 \x0d\ 化学泡沫由污水中的洗涤剂以及一些工业用表面物质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的,随着活性污泥的增多,大量洗涤剂或表面物质会被微生物吸收分解掉,泡沫也会逐渐消失。加消泡剂是可以的,或者可以加粉末活性炭,即能吸附一些活性剂和有害物质,也能提供生物载体,增加生物量。 \x0d\ 入流污水中含油及脂类物质较多的处理厂或气浮池浮渣去除不彻底的处理厂易产生物泡沫,主要为诺卡氏菌造成的。检查你的汽浮池,看是否是气浮池没调试好(包括汽水比、释放器是否受阻、加药系统及进水量是否太大)。关键是要能把油脂类物质去掉。
溶解氧瓶买来时里面有氧气吗?它为什么叫溶解氧瓶?
跟有没有氧气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叫溶解氧瓶,是因为那个瓶子用来装 做溶解氧实验的水样。
什么是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中文名称:溶解氧
英文名称:dissolved oxygen;DO
定义1:在一定条件下,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的含量。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
定义2:溶解于溶液中的氧。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腐蚀与保护(二级学科);腐蚀与保护一般名词(三级学科)
定义3: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与水温、氧分压、盐度、水生生物的活动和耗氧有机物浓度有关。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水域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单位水体中溶解的氧的数量。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定义5: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文、水资源(二级学科);应用水文学(水利)(三级学科)
高稀水进罐溶解氧低,出口溶解氧高,是什么原因
高稀水进罐溶解氧低,出口溶解氧高,是什么原因
因为白天有阳光照射,晚上没有 。
溶解氧量跟温度有关,这是常识性问题
什么是溶解氧(DO)?溶解氧(DO)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以每升水中所含氧的毫克数来表示。水中溶解氧的量和水温、压力及水的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它是鱼类和好氧菌生存、繁殖必须的物质,当溶解氧低于4mg/1时,鱼类就难以生存。
溶解氧高怎么办生化池溶解氧过高处方法:
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只要大于3mg/L已足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处理要求,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左右较为适宜。
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话,那末活性污泥絮粒内部的溶解氧应保持在2.0mg/L以上。溶解氧过低会影响絮粒内部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影响生化处理效果。
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接触氧化法的话,那末生物膜内的溶解氧也不能太低,以致影响处理效果。
稀释水溶解氧稀释水中本来就含有溶解氧,所以进行接种稀释时要把稀释水的溶解氧考虑在内。
溶解氧测定仪5o%sat指的溶解氧是多少mg/l设有g溶液,含氯化钠*0.%=0.g=mg
溶液体积v=m/密度=/1.=ml=0.L
体积百分数=mg/0.L=.mg/L
(一)技术引数
范围:(%);0~.(mg/l)
精度:1%;0.1 mg/l
温度补偿: ℃;0~℃
还可测量PH值;电导率;盐度等引数
溶解氧偏高原因原因:
1、水温的影响:水温越低,溶解氧就越高。
2、水深的影响:水位越高,由于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则溶解氧就越高。
3、水的湍流程度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如水的温度、密度、粘度等)不变的情况下,水的流速越大,即水的湍流程度越大,则更有利于大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因而水中的DO含量应该会增大。
℃水温多少时溶解氧℃水温多少时溶解氧
准确的说,是温度升高,使汽水介面上的压力增加,才能使水中氧的溶解能力降低.任何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汽水介面上的气体分压力及水温有关,温度越高,水蒸汽的分压越高,而其它气体的分压则越低,当水温升高至沸腾时,其它气体的分压为零,则溶解在水中的其它气体也就等于零.